播报:黔西南:守“一湖清水” 育发展新机
连日来,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广西百色市生态环境部门及州内相关部门
2023-07-02连日来,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广西百色市生态环境部门及州内相关部门开展万峰湖流域联合执法,通过统一协调、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对万峰湖区域内隐患进行再排查,并督促整改落实,进一步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以实际行动守护万峰湖“一湖清水”。
(资料图)
兴义市南盘江畔万峰湖景色 刘朝富 摄
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万峰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816平方公里、蓄水108亿立方米的淡水湖,被誉为我国西南的高原明珠。多年前,由于湖区过度开发,网箱养殖、水上餐厅、钓鱼棚等数量急剧增多,养鱼的饲料、生产生活的污水垃圾直排湖中,水生态环境一度恶化。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以河湖长制工作为统筹、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在万峰湖持续开展以全面取缔网箱为重点的“清网行动”、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绿水行动”。同时,黔滇桂三省(自治区)五县市联合成立万峰湖水上执法指挥部,抽调公安、水务、交通、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部门骨干力量,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持续推进万峰湖水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自2017年7月召开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工作启动大会以来,黔西南确立“拆网箱不拆产业”的目标,将清网与清源、清岸、清违相结合,形成一张“四清”治理密网,当年内实现了万峰湖湖面基本达到“污水无直排、航道无障碍、堤防无损毁、河道无淤泥、河面无垃圾、水域无污染”的“六无”标准。
同时,黔西南州构建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主体的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落实的州、县、乡、村四级河湖管护责任链,实行河湖长制河流(水库)共518条(座),设置河长1947名,实现河库全覆盖,确保全州境内河有人管、湖有人护。并落实常态化巡河机制,发现问题按照立改立行原则,实现河湖长履职、监督检查、正向激励和考核问责,层层传导压力工作长效化。
多部门联合执法
沉疴当用猛药治。为从源头进行治理,统一管理开发万峰湖,防止污染现象反弹。在最高检的推动下,三省(区)五县(市)达成共识,联防联动机制重拳整治万峰湖,拆除湖面1367户网箱养殖户104.4万口467万平方米养殖网箱,依法取缔钓鱼棚、水上餐厅、水上加油站、水上船舶修理厂等若干,1463艘船舶安装“两污”收集处理设施。同时进一步强化跨界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黔西南州积极探索推出河湖治理跨界共管新模式,通过人员联动、信息共享、制度共商、问题共治,实现跨界河湖系统管护,打破行政界限,共同治好一域清水。
经过各方合力整治,万峰湖各类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23年1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万峰湖保护实现制度化、长效化。
让“绿水青山”嬗变“金山银山”。结合万峰湖治理,黔西南州将美丽河湖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相结合,突出河湖沿线自然、人文要素特点,因地制宜提升特色,引导两岸群众开展生态治理、引导和帮助渔民转产,逐步实现了生态红利转变为发展红利。
水清鱼儿游、湖畔产业兴。作为万峰湖治理的受益人,转产上岸的渔民韦开云,在湖畔开办起民宿,他很高兴地说:“万峰湖每年都在变好,游客也是在不断增加,我们的收益也是比较可以的。”
游客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湖体验摩托艇 刘朝富 摄
随着万峰湖进一步强化跨界河湖治理,昔日的湖泊养殖户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走上致富路,当地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引进农业种植公司,种植芒果、芭蕉、枇杷、澳洲坚果、柠檬柑橘等,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河流治理两岸综合产业得到合理发展,生态富农步伐也逐步加快:
安龙县在普坪镇香车河、招堤街道、十里招堤以景区建设推动“美丽河湖”创建,优美独特的乡村景观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旅游,渔民实现“洗脚上岸”,旅游经济逐步凸显;
兴义市整合农业、水利等各类扶贫开发资金,在南盘江镇流转土地8336亩。自2019年以来,仅流转土地、果林务工两项,南盘江镇每年实现经济收入1500万元;
贞丰县重点推进纳窑河美丽河湖建设,通过河底清淤以及河两岸截污、桥梁改造、拦河坝等设施建设,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呈现出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图画……
万峰湖一角
下好共管共治“一盘棋”,实现生态、发展相结合。黔西南州着力推动上岸转产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业态如雨后春笋相继发展。如今的万峰湖两岸,群山如黛,碧波荡漾,果树成林,生态治理红利正逐步实现反哺,一幅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编辑 彭芝莉
二审 宋洁
三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