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以我烟火气 抚你万般愁

——读《蜗牛食堂》有感

孔旦旦 听说,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幸福,有一个方法——看这户人家的厨房。倘若一户人家总是冷锅冷灶,多半不会幸福;反之,倘若一户人家的厨房四季不缺烟火,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提出这条评价标准,或许是因为,食物,不仅仅是食物。 食物的背后,有情。 看完小川系的《蜗牛食堂》,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另一个人——李子柒。心情烦闷时,我又一次打开李子柒的视频。这个田园牧歌式的姑娘,在田间弯腰下蹲,一拔,一拧,一颗颗白菜排队般跳进她背后的竹篓,动作爽利。看着她将白菜麻利地清洗、撒盐、搅拌、腌制,旁边经霜的柿子,盛在再普通不过的箩筐里,映着粗瓷白瓶中疏影横斜的几支枯枝,不知不觉间,心绪便慢慢宁静了。 倾心制作食物时流露的虔诚情感,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他人。 看李子柒的视频如此,看《蜗牛食堂》也是如此。 我们的主人公伦子,恋人突然不告而别,还卷走了她几乎所有的积蓄。万念俱灰的伦子在行将崩溃之际,想起了外婆留给她的一个腌菜瓮盆。她的外婆,曾用这个瓮盆,为她精心制作出了一茬又一茬好吃的腌菜。她自己,曾用这个瓮盆,在外婆的微笑中学习制作腌菜。这个瓮盆,在过去记忆了外婆的温暖,肯定了她在食物料理上的天赋,也在此刻让她重拾生活信心。所以,尽管被恋人卷走了所有财物,但是看到这只瓮盆还在,伦子不由自主舒了一口气:“幸好腌菜盆还在。” 这只外婆留下来的腌菜瓮盆,重新点燃了伦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至少我还能做很好吃的料理。带着这样一份心气,她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多年未见的母亲身边,认真地开一家“蜗牛食堂”。 不同于咖啡店,不同于点心店,伦子对“蜗牛食堂”的定义是一家真正的“吃饭的”食堂。一天只接待一桌,客人需要提前预订。根据客人的要求和自己的精心观察,伦子为每一位上门的客人倾心制作独一无二的料理。 在远离城市的宁静山村,一家慢到极致,用心到极致的“蜗牛食堂”,伴随着山村才有的松弛节奏,慢慢开出了一朵治愈人心的小花。 每天傍晚,热气氤氲的厨房中,采撷于邻友田间的蔬菜,购买于喧闹渔市的鳗鱼,一步步化为色彩纷呈的沙拉,化为口感馥郁的米饭……来自田间山海的原始食材,在蜗牛食堂化为触动记忆的烟火料理。食物入口,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在一下又一下的唇齿咀嚼间,慢慢平顺。食客借助食物,抵达最深处的情感需求。 作为一个舌尖上的民族,中国人对这类关于食物情感的文字描写,有着与生俱来的共情能力。因为,我们一直如此。清明品雨前茶,端午吃糯米粽,中秋尝团圆月饼,腊八享香暖热粥。四时八节,一食一情。食物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生理上的饱腹,更是精神上的慰藉。 我们在品尝食物原味的过程中,感受时空流转,拥抱人间温暖。 遥远的西方,陷入意大利人心口的提拉米苏,一次次传递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恋。 而美洲感恩节餐桌上那只油香四溢的火鸡,亦是对五月花号坚毅开拓精神的追思。 各地饮食文化虽然大相径庭,但对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追求食物的本真原味,更探寻寄托于食物之中的丰厚情感。 正如《蜗牛食堂》的主人公伦子,在一次次倾尽全力料理食物的过程中,逐渐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忘掉那场糟糕的恋爱,和解和母亲长达二十多年的误会。洗、切、煎、煮——摒弃一切外在,当原始的食材变身为精美的料理,失去生活光源的伦子,也涅槃重生为温和有力的伦子。 一个无声弯腰,诚挚邀请:请您慢用,和解过去。 以我烟火气,抚你万般愁。 治愈之作,名不虚传。

上一篇:海欣食品(002702.SZ):未来将动态调整公司海水鱼浆和淡水鱼浆用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